作者:馮靜寧責編:君君時間:2023-02-01
歲月更迭變遷,無論歡悅平淡,過年都是人們心中的眷戀。這些眷戀又以各種傳統民俗、文藝表現出來,化作人們心中深深的年味。春節期間,和順大地年味濃郁,傳統非遺在保護中傳承,綻放出別樣的光彩。
“咚、咚……”還未入村莊,就聽見和順縣青城鎮打鼓的聲響,年味也跟著鉆進心中。待進入青城村內,便看到幾名畫著妝容的老人圍在一起敲著鼓、打著鑼,這是青城人傳統文化中的“音鑼鼓”。據傳,“音鑼鼓”是由莊王擂鼓聚將操演陣圖演變而來,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,是老青城人過年的必備表演,寓意新的一年無病無災,平安健康。而“響馬傳”“黃煙炮”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更是讓年味愈加濃郁。“響馬傳”起源于青城鎮大川口村,已有百年的傳承歷史,是一項活躍于鄉村街頭、宅前場院的游藝雜技藝術形式。每年過年,老大川口人都會穿衣打扮,前往周邊村莊表演,寓意新的一年開啟新征程,踏上新路途。而起源于青城鎮朝坡村的“黃煙炮”,講的是吳三桂攆闖王進北京的故事,根據兵陣演變而來,打斗、步伐、隊列變換,都按陣式進行,激烈打斗之后點火放炮,把情節推向高潮。每年過年期間,朝坡村村民都會自發在村內組織“黃煙炮”表演,屆時家家戶戶都會參與到表演中,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、萬事如意。
在傳統文化煥發生機的濃厚氛圍中,我們關于年的記憶被激活,關于新年的展望被記錄,我們在年味中感受幸福,在儀式感中辭舊迎新。青城鎮黨委書記王瑋介紹,近年來,青城鎮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下足功夫,鎮村文化員每年都會對全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摸底排查,建立臺賬,已經申報成功的由鎮級下放保護資金進行專項保護,未申報成功的由專人負責積極進行申報,目的就是讓非遺在保護中傳承下來,讓傳統非遺節目在和順大地綻放新的時代風采。(記者馮靜寧)